世界杯预选赛预测

此章節可能需要清理,以符合維基百科品質標準。 (2024年7月17日)

2017—19賽季每季競演共13期,包括常規賽、突圍賽、半決賽(2017賽季)和決賽。

常規賽分為5輪,每輪演出分兩場。每輪第一場有8名歌手參與競演,而第二場則有7名歌手參與競演,每場均有500位觀眾聽審投票,每位聽審選擇3位自己認為本場表現最佳的歌手。首場競演,將由8位首發歌手現場比拼,第一場競演過後當期排在最末的歌手淘汰,第二場競演過後則累計第一、二場的成績,得票率最低的歌手淘汰。

第三場競演為第二輪補位賽,將會有兩位歌手補入新一輪的8人陣容。其中一人為參加過《我是歌手》系列節目的逆戰歌手,而另一人則為挑戰歌手[3]。若挑戰歌手在當場競演中戰勝一半的歌手,唱進前四名,則挑戰成功,加入在線歌手陣容,且淘汰掉當場競演排名墊底的歌手;反之則挑戰失敗,無緣接下來的競演。

在第四場競演完成的時候,每一位歌手都會有兩場(第三場和第四場)的成績,總得票率累計最低的歌手將被淘汰。之後的賽制將依照第三、四場的競演流程循環。

突圍賽將會邀請到被淘汰歌手、逆戰歌手與挑戰歌手同時競演,以爭奪除首發歌手以外的決賽席位。決賽階段的比賽分為兩場進行,半決賽為「獨唱」競演,共有10位歌手參加,排名墊底的兩位歌手將無緣最終的決賽;而決賽則為「幫幫唱」競演,由晉級決賽的八位歌手邀請幫唱嘉賓合演,並累積半決賽得票率決定歌王歸屬。

2018賽季將逆戰歌手取消並復設補位歌手,將挑戰歌手改為踢館歌手,並將原有的兩場一輪改為三場一輪。每輪前兩場競演為排位賽和淘汰賽,其間,踢館歌手於第二場競演加入到比賽當中,首場踢館排名不在最末則暫時安全,綜合第三場排名不在前四再被淘汰,但踢館歌手不會影響補位歌手的加入。

因賽程期數有限,2018賽季取消了半決賽的競演,決賽賽制也作出了相應更改。總決賽為兩輪,共有7位歌手參加,透過五輪投票決定歌王歸屬。

2019賽季則在2018賽季的基礎上引入了全新的踢館機制和投票規則,將踢館通道全面對外放開,並於正式投票之前新增電子投票環節,其他皆與2018賽季相同。

2020賽季在原有賽制的基礎上作出了重大革新,取消了原有的補位和踢館機制,設立全新的奇襲賽制,使得整個賽程更加險象環生,賽制由三場一輪改回兩場一輪,競演共12期。此外,2020賽季參賽歌手年齡層次全面趨向於年輕化,主要邀請18—35歲的年輕歌手參賽,以貼合「當打之年」這一主題概念[4]。同時,亦不排除往季參賽歌手回歸參賽。

2024賽季設立全新的揭榜和襲榜賽制,復設補位歌手,賽制由兩場一輪改為三場一輪,競演共12期。每輪前兩場競演為張榜賽和揭榜賽,其間,首兩位揭榜歌手將於第二場競演加入到比賽當中,揭榜歌手需透過場外觀眾預約達成登台演唱目標,並可對任意一位未出場的首發歌手發起一對一揭榜挑戰。若揭榜成功,則累計第一、二場的成績淘汰得票率最低的首發歌手;反之揭榜失敗,無緣接下來的競演;若兩位歌手同時揭榜成功,則累計第一、二場的成績淘汰得票率最低的兩位首發歌手。在之後的第三場競演,將由第一位襲榜歌手與七位在線歌手現場比拼,在線歌手陣營將產生一位歌手對襲榜歌手發起一對一挑戰。若襲榜歌手獲勝,則淘汰當場競演排名墊底的歌手;反之在線歌手在該輪全部安全,淘汰順延至第四場競演。而在之後的第四場競演,首位補位歌手將加入到在線歌手陣容,之後的賽制將依照第二、三、四場的競演流程循環。

每位歌手都有一位音樂合夥人,音樂合夥人通常由電視節目主持人或天娛傳媒旗下藝人擔任,陪同歌手前往竟演現場、傳達節目重要訊息或在歌手上台競演之前介紹歌手。歌手被淘汰,相應音樂合夥人也被淘汰。歌手退賽,相應音樂合夥人可繼續服務其他歌手。

2013

參見:我是歌手 (第一季) § 賽制

2014

參見:我是歌手 (第二季) § 賽制

2015

參見:我是歌手 (第三季) § 賽制

2016

參見:我是歌手 (第四季) § 賽制

2017

參見:歌手2017 § 賽制

2018

參見:歌手2018 § 賽制

2019

參見:歌手2019 § 賽制

2020

參見:歌手·當打之年 § 賽制

2024

參見:歌手2024 § 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