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作为安徽东向发展的“东大门”,滁州市不仅与南京市一衣带水、紧密相连、人文相亲,更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有着“近水楼台”的独特空间优势。
4月11日下午,记者在宁滁城际铁路滁州高铁站建设现场见到,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施工。承建单位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严格管理机制、倒逼施工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看着宁滁城际慢慢修建起来,两地群众未来跨省通勤交流会越来越方便,我和工友们都很欣慰。”施工人员老张一边忙着手头上的工作,一边激动地说。
据了解,宁滁城际铁路是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西起京沪高铁滁州站,接入南京北站,分为南京段和滁州段。今年初,滁州段已经完成热滑试验。至3月21日,滁州段一期、二期工程通过验收,通车运营正式进入倒计时。
构筑一体化交通体系,推进各项交通基础设施的衔接、互联、互通只是宁滁一体化发展的生动缩影。自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滁州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宁滁结对合作帮扶等重大政策机遇,围绕“打造跨行政区协同发展产城融合新城区”目标要求,以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启动区建设为突破口,与南京接壤地区全面开展对接合作,在机制创新、规划编制、产业协作、交通互联、生态共保、服务共享等方面加快一体化发展步伐。
在位于滁州市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的捷泰太阳能电池片二期项目现场,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太阳能光伏组件,捷泰二期10GW项目共18条生产线,4月初已实现全面满产,本年度预计可实现产值200亿元。在飞利浦空调产研基地,企业研发中心、智能化生产车间和自动化仓储物流中心已全部投入使用,具备空调产品全流程自研自产能力,整体投产后预计年产量可达500万套空调。
放眼如今的南京都市圈,一处处毗邻合作“试验田”热潮涌动,跨区域融合前景广阔,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为了以点带面,推动长三角跨市域同城化发展,滁州市以顶山—汊河、浦口—南谯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作为该市全面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战场”,推动点对点、一对一合作,形成多点融合、一体推进的发展态势。
“新型功能区一期6平方公里布满企业,二期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新型功能区围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两大地标性产业,瞄准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招商,累计落户亿元以上项目42个、总投资628亿元,92%的项目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9个,捷泰太阳能高效电池片、飞利浦智能家电两个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谈起未来发展,滁州市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吴磊充满信心。
“以前看病,想找专家一方面挂号不便,另一方面还得长途跋涉,现在有了医联体,我们在县里也能享受到市里甚至省外大医院的诊疗资源。”医联体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就医不便的难题,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
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滁州市在卫生健康领域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市级、县级医院作为对接合作的主力军,与长三角多家知名医院和医疗机构开展了全方位合作。通过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或专科联盟等形式,持续深化与长三角各大医院合作,截至目前累计签约合作项目200个,实现了医院“联”建、专科“联”办、人员“联”通,让本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与上海、南京一流医院同水平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加强本地医院的学科建设和运行效率,推动医学科研能力、诊疗水平和治疗质量提升,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借东风、搭平台、抓机遇,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滁州面临的最大红利、最大势能。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日的滁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正入佳境,一个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皖东大地呼之欲出。(刘如鹏 徐庆萍 陈学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