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着比坐着更容易大便是由人体排便的生理所决定的,排便的过程中大便需要克服阻力才能顺利从肠道排出体外。阻碍大便排出的阻力,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个是肛门括约肌,由自主神经以及躯体神经共同支配,在允许排便的时候括约肌松弛,是排便最大的阻力。另一个是耻骨直肠肌,是排便阻力的重要因素,耻骨直肠肌会环住直肠下段,在张力大的时候直肠下段就会向前牵拉,形成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形成以后大便就不太容易从直肠向下排出。在蹲着的时候,耻骨直肠肌相对松弛,直肠下段没有明显成角,大便可以相对顺畅的排出体外。而在坐着的时候耻骨直肠肌会比较紧张,直肠下段成角,大便就不太容易从直肠排出体外。
所以日常在排便的时候,如果坐便并不能很好排出大便,也可以选择在脚下垫一个小凳子,使大腿和腹部有一个夹角,利于排便。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短时间的下蹲姿势有助排便,可蹲的时间长了也容易有其它问题,比如肛门周围静脉回流会受到影响,容易加大患痔疮的风险,并且蹲着血液会聚集在下肢,站起来会引起头部缺血,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晕厥或休克。建议平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并控制排便时间,以免发生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