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主办国

目前流行于厦门的博饼起源说为: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其士兵多来自福建、广东等地,中秋前后愈发思亲怀乡。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東印度公司殖民者,克取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厦门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研究设计出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一博。每会月饼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1个,“对堂(榜眼)”2个,“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全会有大小63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字。因为九九八十一是天子之数,八九七十二是親王数,而郑成功封过延平郡王,所以用郡王六十三之数。

厦门大学刘海峰则认为博饼从北方流行过的状元筹演化而来。2004年朱家麟先生等人发现福鼎市闽南語通行区域中,至今还大规模地存在着博状元筹的情况。

王步蟾《鹭门杂咏》中“月并(饼)团圆新买得,拈骰夺取状元筹”的诗句,充分说明了清末厦门一带也有博状元筹的习俗。而彭一万先生找到清末举人黄翰《禾山诗钞》中的《赌月饼》诗:“六子齐投任变翻,街头巷尾笑言喧。科名久已遭人唾,犹集群儿抢状元。”则将厦门地区博饼的确切时间提前到清末民初。宣统二年(1910年)的厦门新聞报纸,已有商家制作状元饼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