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读音:[ biān ] 意思:形声字,从石,乏声。本义为治病刺穴的石针,引申指刺。部首:石 笔画:9基本解释:1. 中国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 :~石。~针。2. 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引申为刺或规劝 :~灸。针~(喻指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相关词汇:砭骨 、砭石 、针砭 、砭治 、砭俗 、砭熨 、砭磨 、砭顽 、攻砭 、砭焫等。扩展资料:砭字的来源砭字属于乏字族。在乏字族里,乏字都是声符兼义符。乏字族汉字都与“减损、降低”之义有关。砭的本义是“以石针刺脓包排脓”。古人以砭与针连称,称“箴砭”或“砭箴”,或称“针砭”或“砭针”。这说明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说“联系”,是指“针由砭发展而来”。“砭”是一种带有尖头的石刀(这是它和真正的针灸用针的区别)。它被发明出来的时候,人体经络穴位还没有被发现,因此它在初期还只是排腥脓、放毒血的医疗器具,并不用于针刺穴位以治病。按照《黄帝内经》的记载,它是中国南方人群的发明,后来被移居北方的南方人带入中原。
砭 拼音:biān 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是中医的六大医术。砭石,即能治病的石头,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砭石中又以泗滨砭石疗效为最佳。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望能采纳!砭 萃 网
砭biān基本字义1. 中国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石。~针。2. 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引申为刺或规劝:~灸。针~(喻指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砭 拼音:biān 本义与引申义 砭 biān 字从石从乏。“石”表示“石制的(工具、器具)”、“石刀”、“ 石针”;“乏”意为“减 损”。“石”与“乏”联合起来表示“以石刀切割痈肿以减损其体积”、“以石针穿刺脓包以减损其体积”、“以石制医具排脓”。 本义:以石针排脓、放血。 引申义:1.专用于排脓、放血的石刀、石针。2.专用于刺激穴位的针灸用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