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红杉树森林,(https://xueqiu.com/6604106891/255146546)
各种腧穴的作用(穴性)与搭配(组合)每个腧穴都聚集着属于自身特性的本气而存在着,这个本气就是穴性,而所谓的本气,就是积聚在穴位中的气血物质所能表现出来的五行属性。在十四经穴中,某些腧(发音为shù,数)穴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古人因而将其归属于不同的类别,并有特定的称号,这些腧(发音为shù,数)穴,近人称为“特定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五输(发音为运输的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募穴、背俞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经脉交会穴。对于初学者,不要犯难,这期文章可以当做字典来用,哪里有问题了对照病症和“特定穴”的表去查阅。在不断的学习和累积当中,逐渐掌握穴位的属性和使用,最终会熟能生巧,灵活运用。五腧穴的治疗作用与特点一般井穴主治神志病与心下满,(发热昏迷点刺中冲穴)(刺井穴可通调脑窍,增加脑血流速度);荥穴主治发热病;腧穴主治风湿痹痛;经穴主治咳喘、寒热、咽喉病;合穴主治胃肠等六腑病症。十ニ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其中阴经的原穴就是五腧穴中的输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
【原穴与原气有关】原,含本原、真元之义。《难经·六十六难》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日原(气)。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说明原气导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也是十二正经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原气借三焦之道,贯通运行上、中、下三焦,输布到五脏六腑,头身四肢。
治疗作用:据《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疾也。能使三焦元气通达,从而能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外邪的作用,对脏腑疾病常有较好的疗效。原穴调理脏腑可单用、亦可原络相配、表里经原络相配、同经原络配、原俞相配、原合相配(同经或表里经)。十五络穴十二经脉的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散于腹),督脉之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存于胸肋),共有十五络。治疗作用:主要是能沟通表里二经,故有“一络而治两经”之说,取络治疗,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其相表里之经病,而且治疗效果很好。十六郄穴郄穴是精气所深聚的地方,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以下。十二经脉和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各有一个郄穴,共十六郄穴。治疗作用:十六郄穴为气血汇聚之处,有疏通气血的作用,用于治疗本症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阴经郄穴多治血症,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下合穴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六腑的六个下合穴皆在下肢膝关节以下。治疗作用:下合穴具有调整脏腑、疏导经气的作用,凡六腑的病症,皆可治疗,而且效果很好。合治内腑,对六腑病有特殊治疗作用。募穴位于胸腹部在上,与脏腑有横向联系。下合穴位于下肢在下,与脏腑有纵向联系。二者相配属上下局远相配穴的方法,一升一降,升降相合,纵横协调,气机调畅。阴阳相续而脏腑病可除。合募配穴足三里配中脘、内关治疗胃脘胀痛,呕吐、反酸等阳陵泉配日月治疗胆囊炎、胆绞痛、黄疸。中极配委中委阳治疗尿闭、淋症。期门配阳陵泉、中封主治黄疸。天枢配上巨虚治疗便秘、泄泻、急性细菌性痢疾。十ニ募穴脏腑精气结于胸腹部的俞穴称为募穴,五脏(加心包)六腑,各有一个募穴,共十二募穴。治疗作用六腑病症多取募穴治疗,募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俞穴配合使用(六腑病症多取此法),即所谓之“俞募配穴”。同时俞募ニ穴也可相互诊察病症,作为协助诊断的一种方法,所谓“审募而查俞,察俞而诊募”。十二背俞穴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别冠以脏腑之名,共十二穴。治疗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也可以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病症,而且用途广泛,效果很好。俞募配穴对六腑病有特殊疗效,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腹为阴背为阳),属阴的脏腑病会在属阳背俞穴有压痛。(也可用俞原配穴法)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穴称八脉交会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治疗作用:八脉交会穴具有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可上下相交取穴,临床治疗效果很好。八会穴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俞穴,与其所属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治疗作用:八会穴具有调整脏腑,调和气血,舒筋益髓的作用。凡是属于脏、腑、筋、骨、髓、气、血、脉、这八个方面的疾病皆可取其有关会穴进行治疗,取气会膻中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郄穴配相应八会穴对治疗急性病疗效显著,如梁丘配中脘治疗急性胃痛;孔最配膻中治疗气逆咳血;水泉中都配膈俞治疗妇女崩漏。经脉交会穴经脉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既本经穴与他经相交汇的穴位。交会穴的分布多在头面、躯干部位。治疗作用:交会穴既能治疗本经的疾病,又有兼治所交会经脉的疾病。另外,如关元、中极是任脉的经穴,又与足三阴经相交会,故即可治任脉的疾病,又可治足三阴经的疾病;大椎是督脉的经穴,又与手足三阳经相交汇,即可治阴经的病,又可治疗诸阳经的全身性疾病;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的经穴,又与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经脉相交汇,故既可治脾经病,也能治肝肾两经的疾病。
!